闫小刚是秦州区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。近几天,他一头扎进车间,调试新购进的好氧堆肥翻抛机。
“春播时节,正是追肥的高峰期,几天就订购有机肥400多吨,以前的老机器‘消化’不了这么多的订货,只好更新换代订购马力更大的新设备。”5月29日,闫小刚望着已加工好堆积如山的有机肥,对新机器生产的高效率称赞不已。
记者在该基地生车间看到,经过堆肥、造粒、翻抛、发酵、筛选等流程后,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粪污,摇身转化为改善土壤、培肥地力的“香饽饽”。
据了解,今年春播期间,该合作社销往庄浪、静宁、甘谷、清水等地的有机肥260吨,每吨市场价1200元。合作社为自种的500亩苹果园施肥10多吨,走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路子,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提质增效。
“有机肥还田,种出的苹果硬度好、色度好、品质好,去年每斤红富士卖到5元、6元。”该合作社的果农说,有机肥含有大量有益菌群,能改变土壤的板结,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转化效率,比传统施化肥强多了。
天水市金发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加工生产有机肥的企业。这家引进智能高温好氧发酵设备的企业,设备高端先进,每天生产有机肥12吨至15吨,特别是采用专业雾化除臭设备处理后的有机肥,没有一点异味,成为周边农户抢购追肥的首选。
该企业负责人金安国告诉记者,传统有机肥虫、卵、菌等有害物质多,种植蔬菜烧苗、烧根,相对施用的农药也较多。而有机肥施到地里,肥力有效期在3年以上,尤其施用有机肥种出的大樱桃,果型大、口感好、色度亮,有机肥已成为林果业“一枝花”。公司去年生产有机肥3200吨,销售辐射周边乡镇果农、菜农。
近年来,秦州区积极推广“畜—果(田)、畜+有机肥”等资源化利用模式,鼓励种植大户施用有机肥,拓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,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,实现了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。(新天水记者 张文都)